今天在自由時報(8/21)看到一篇有關鄉土語言的評論,是由向陽先生所寫的。
標題是「挽救台灣語言流失危機 要從本土語言教育做起」
內容提到政府因應國際化的潮流,為了提升國民的英語能力,砸下大筆經費在推動英語學習,
制定相關法令等,就為了促進大眾動起來開始學英文。但是政府沒有想過,台灣真正的語言
是什麼?他的回答是台灣語言,也就是大家俗稱的鄉土語言--Holo語。內容提到,語文教育
政策,應該以本國語言著手,現在的多語言政策已經造成失衡,英文比Holo語重要。重視他
並不是草草將名為鄉土語文的課程排在課表中,一個星期只有一個小時的課,應該列為正規課
程。文中也提到為了促進客家話的傳承,政府規劃客家語證照考試,希望客家子弟都能找回對
語言的感覺與認同。這都是很積極的行動,只是大家都忘了台灣真正的語言是什麼。
其實看到這篇評論,總覺得果然很政治新聞,放在正式新聞版一點都沒錯。有種就要挑起族群
分裂的感覺,因為文中沒有提到國語的重要,卻很重視Holo語的生存空間。這是我看完這篇評
論馬上跳出來的感覺。
後來和我最近的感覺做結合,我針對文中的「語言」兩字不段出現很有感覺。
我在想為什麼我要拼了命的要把英文學好?學校為什麼一定要學生通過英檢?
或許就像大家說的因應國際化的到來,英文是必備的語言,連計程車司機、替代役男,都要會
幾句英文,才顯得夠「國際化」,夠水準。就我瞭解而言,很多學生是為了考試而念英文,不是
為了興趣而去研究他,很多人是為了工作升遷、加薪而去學英文,這些話聽起來讓人覺得負擔好
沈重,好辛苦。
我就想我自己是為了什麼要念英文,經過我「長期」奮戰拼英檢
我發現其實-----
我並不是因為要通過他而唸書,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我是因為喜歡自己念英文,去玩出英文的趣味而學
英文,考試這回事只是在念英文的過程中,我去測試自己到底學到了多少。因此,我也發現,每次
考完英檢,我都會去比較我這次我哪裡沒有做好,接下來要加強什麼部分,這種感覺其實很棒。我
是在挑戰握自己的腦容量、毅力和決心,而不是在挑戰全民英檢這個考試。這也讓我想到老師常說
的一句話,考試是在考你學到多少,不是要你去斤斤計較每一分有多重要,從過程忠貞的可以慢慢
去瞭解這句話有多重要。因為這樣的想法,我念得很開心,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獲得英文資訊,去
救國團上課也覺得是那是玩英文的好時間。
不管國際化的問題,我還是會沈浸在念英文的樂趣中。我想了想,或許是高中英文帶給我多的挫折,
才會讓我在大學的四年愛上英文,希望能跟他當好朋友,這也是我為什麼會在被數學欺壓一段日子後,
愛上了他的奧妙。
這幾年,沈浸在自己摸索學習英文的過程中,也漸漸體會到國際化接軌的重要性,這也更強化我念英文
的鬥智,每次在唸書的時候,就開始想像自己在跟一堆外國人談論高深的專業問題,要是我不懂不就糗
了!所以,我也希望我自修的過程中,真的能夠累積自己的實力,繼續往前衝,或許將來的某一天,我會
是站在國際舞台某一端一個很重要的小小螺絲釘,為地球付出。雖然小,但是我很重要。
台灣語言的不受重視,我覺得和近年來外籍新娘與後代出生的數字的不段攀升有關,因為數量越來越多,
很多也都是只會說國語,相對的小孩也都學說國語。再者,現在很多的家庭也都很少在說到Lolo語,以
我為例,我一個星期講Holo語的句數根本就不到10句,試問政府要如何制定政策推動,制定了政策,學校
不懂Holo語老師面對一群平常根本不接觸的小孩要怎麼去帶動?其實問題很大。在我看來,政府其實很提
倡鄉土語文的活動了!但是礙於環境的限制,使的其發展性漸漸銷聲匿跡,慢慢的化有為無。
我想這的確是個很大的問題,加上最近大陸開放水果進口,台灣學生學費減半等統戰措施,等於是對執政政府
提出挑戰,我想這些政治人物現在應該很頭大吧!這些問題就留待政治人物的「嘴」去回應吧!
我這個小小的螺絲釘,要好好繼續努力了!
- Aug 26 Fri 2005 22:36
自由時報,政治新聞,評論分享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